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老 · 房子
老·房子|越秀山林藏闺秀——广州仲元图书馆赏析
发表日期:2017/7/11 11:36:04
2015-08-28 【原创】孙海刚 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点击上方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关注我们



本期导语

每一个城市总有些不引人注目的好地方,广州亦是如此。那座风景秀丽的越秀山,一直都是广州著名的人文胜地,越王古台、镇海层楼、五羊石像、明代城墙等众多历史古迹皆布于此。只是,在山林深处、曲径之间,却还藏身着一栋重要的民国建筑——仲元图书馆,其庄重的姿态、内敛的格调、华丽的风格、精美的装饰,无不透露出大家闺秀般的优雅与气质,分外幽美与雅静。

仲元图书馆堪为广州的文渊阁,这是广州存少有的青砖立面的“中国固有式”风格民国建筑。近百年来,其历经风云变幻、世事沧桑,虽未广受瞩目,却始终见证着羊城广州的时代变迁。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仲元图书馆,一起揭开她的民国面纱,探寻她的前世今生。

本文已通过原创作者孙海刚授权

文章作者享有版和最终解释权,转载请备注


仲 元 图 书 馆 :为 了 忘 却 的 纪 念


在广州,遍布着众多与“仲元”相关的地点,如邓仲元墓、仲元实验学校、仲元中学、仲元图书馆等。甚至放眼广东,也有不少仲元中学存在。“仲元”,何许人也?为何广州广东等地都在隆重的纪念他?在赏析仲元图书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仲元”这位传奇人物的峥嵘往事。


丨图1丨仲元图书馆

► 

传奇革命将领——邓仲元

仲元图书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镇海路。仲元图书馆的由来,缘于民国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革命将领——邓仲元


丨图2丨邓仲元像


少年壮志

清末民初的广州城,烽火纷飞,豪杰群起,广州成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邓仲元即在这样一个乱世中脱颖而出。邓仲元,又名邓铿,粤军第一师师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广东梅县,7岁随父亲经商。少年时入读广东将弁学堂,并秘密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加入广州新军,参加黄花岗起义,从此步入长达十多年的戎马生涯。

军界辉煌

在广东军界中,邓仲元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1914年,邓仲元追随孙中山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从此之后,邓仲元一直是孙中山手中一颗得力的棋子,在讨袁(世凯)驱龙(济光)、护法援闽等战事中打了无数硬仗。在当时,邓仲元与朱执信、廖仲恺被同视为孙中山的股肱心腹,孙中山在军事活动上已经到了缺邓仲元不可的地步。


丨图3丨邓仲元雕像

巨星陨落

1917年,粤军成立,邓仲元任粤军总部参谋长。1920年,邓仲元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在军中威望极高。1922年3月21日,邓仲元在广州大沙头广九车站,遭陈炯明部属暗杀,终年36岁,从此一颗闪耀的军事明星陨落在岭南大地。


丨图4丨邓仲元之墓



丨图5丨邓仲元墓之碑亭

建馆纪念

邓仲元遇刺后,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之侧。孙中山痛失良将,他以大总统的名义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孙中山在唁电上说,邓仲元“平日忠于国事,勇于奋斗……壮年遽殒,不止粤中惜此人才也”。邓仲元之死在广东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许多城市都有悼念活动,为纪念邓仲元,广州陆续修建了邓仲元墓、仲元中学,以及这栋庄重典雅的仲元图书馆。

1927年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提议创建仲元图书馆,邀请广东建筑师杨锡宗担任设计。建筑选址在广州城北的越秀山。


丨图6丨仲元图书馆区位鸟瞰图(民国时期)


仲 元 图 书 馆 的 缔 造 者


作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广州城市面貌,主要是在上世纪的民国时期奠定的。在众多的奠基者中,有一位建筑设计师不应该被遗忘,他就是仲元图书馆的缔造者,一位传奇的建筑师——杨锡宗


丨图7丨杨锡宗


杨锡宗——为近代广州城建作出卓越贡献

杨锡宗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岭南建筑师,他

先后为广州市设计过多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物,如十九路军墓园和七十二烈士墓园、广州市第一座公园(今称人民公园)、“嘉南堂”(广州最早的一组商用高层建筑,在人民南路与西濠口的交界处,人们熟悉的新亚大酒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商务印书馆广州分馆(今北京路科技书店、仲元图书馆(今广州越秀山上的广州美术馆)、中山大学石牌校区部分建筑(今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除此之外,杨锡宗还主持规划过模范住宅区和大学校园,可以说他的作品几乎遍布广州的各个角落并远及漳州、汕头等地。在近现代广州城建史上,杨锡宗以作品数量多、类别广、影响大而确立了自己的独特传奇地位。

少年留学

杨锡宗出生于1889年,广东香山人,与孙中山是老乡,早年就读于广州岭南中学、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后因母病南归。1913年他途径日本到美国留学时,被当地的政府建筑所吸引,本想攻读经济类科目,到了康奈尔大学后便改读建筑系。在此期间,他跟吕彦直为同学,1918年学成回国返粤。

青年得志

1921年2月广州建市,成立市政厅,厅长为孙中山之子孙科,有留美背景的孙科有意物色一班留学欧美的才俊执掌市政厅各局,身为老乡的杨锡宗便被受邀到广州市政厅工务局担任技士,后任工务局代理局长。30岁出头的杨锡宗意气风发,敢作敢为,在当局唯才是举、放手任用“洋海归”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开启他的建筑设计生涯。

西式风格

杨锡宗在1921年为广州设计了第一座公园——“广州市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之后还设计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十九路军墓园等纪念建筑。所有他在该时期设计的公园、墓园等皆采用他在美国留学所学的西方古典主义设计手法。同时他还率先引进欧美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广州西堤一带设计了广州市最早的一组商用高层建筑“嘉南堂”,设计手法同样为西方古典范式


丨图8丨民国时期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丨图9丨民国时期位于长堤上的嘉南堂

“中国固有式”风格

杨锡宗在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落选之后,其受政府推崇的“中国固有式”( 中国民族古典建筑风格)的引导,设计风格开始从纯西式向中国固有式转变。

岭南地区的1920-30年代属于陈济棠主粤时期,陈济棠注重发展文化建设事业,陆续在广州建设了一系列图书馆与学校等文教建筑。由于该时期广东当局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争夺国民党正统地位,为配合广东地方自治,广东当局遂在岭南地区大力推行复古运动,于是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国固有式”成为这一时期岭南文教建筑的主要风格。在此背景下,1928年,杨锡宗应李济深之邀,设计完成了“中国固有式风格”的仲元图书馆,实现了其个人“中国固有式”风格的建筑代表佳作。



仲 元 图 书 馆 的 建 筑 设 计 解 读


仲元图书馆于1928年完成建筑设计方案,1929年动工,1930年建成。图书馆平面呈长方形,面阔约41米,进深约22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坐北朝南,高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杨锡宗还在图书馆前设计了一西式门楼,门楼立柱采用水磨青砖砌建,门楼风格为西方巴洛克式。


丨图10丨“中国固有式”风格——仲元图书馆


丨图11丨西方巴洛克风格——仲元图书馆门楼

中国固有式风格

仲元图书馆为典型的“中国固有式”风格,四周设围廊,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副阶周匝”样式。建筑屋顶为直坡重檐庑殿顶,上施绿色琉璃瓦和绿色屋脊,檐角起翘,檐下有混凝土材料做成的仿木斗栱与额枋雀替等装饰构件,并在额枋雀替上施加彩釉陶砖装饰。建筑屋身为水磨青砖砌墙,花岗岩石墙脚,抱厦门廊,水刷石圆柱围廊。台基为完整的中国古典台基造型,单层须弥座,花瓣柱头。


丨图12丨民国时期仲元图书馆


丨图13丨民国时期仲元图书馆

杨锡宗采用西方学院派的构图法则,对仲元图书馆立面比例进行了严格控制,并抛弃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大出檐的基本特征,采用直坡庑殿、浅出檐、檐角起翘、副阶周匝的处理方式,颇有古希腊神庙建筑的古典主义特征,庄重典雅。


丨图14丨中西合璧特征


丨图15丨仲元图书馆立面示意图


建筑造型仿照北京故宫文渊阁

仲元图书馆作为文化建筑,兼藏书、阅览等功能于一身,建筑造型仿效中国皇家藏书建筑——北京故宫皇家藏书楼文渊阁。

文渊阁是清代皇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建筑在紫禁城内属形制较为特殊的皇家建筑,首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并前后出廊。文渊阁屋顶为黑色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柱及栏杆作深绿色,隔扇槛窗为黑色,黑色在五行当中喻水防火,额枋彩绘为青绿为主的苏式彩画,以冷色调为主,与紫禁城整体建筑群的红黄暖色调大相径庭,文渊阁成为紫禁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丨图16丨故宫文渊阁

仲元图书馆的立面设计仿照故宫文渊阁,立面材料没有沿用民国普遍的红砖,而是采用青砖砌筑,磨砖对缝,这在民国时期的岭南“中国固有式”建筑中极为少见。使用青砖的目的在于体现图书馆避火防灾、取吉避灾的功能与用意。同时青砖绿瓦与灰柱石壁的通体冷色调处理又营造出建筑清冷厚重之感。


丨图17丨仲元图书馆


丨图18丨仲元图书馆的青砖立面


采用象征羊城广州的“五羊”作为建筑装饰元素

仲元图书馆屋顶最特别之处在于仙人走兽的形式上,杨锡宗用象征广州的五羊来代替传统的仙人走兽,充满创意,这是他“中国固有式”风格的一大广州特色。


丨图19丨五羊造型的屋顶仙人走兽

图书馆重檐屋顶均铺绿色琉璃瓦,外檐装饰有红色三杪六铺作斗栱与云纹墩,涂料饰面,形式规范,排布紧密。檐柱间有彩釉陶砖饰面的混凝土额枋、雀替装饰构件,上面绘有彩画,外檐额枋彩画以冷色调的蓝粉色为主,图案仿清式和玺彩画,特别注意的是雀替彩画图案为岭南地区十分少用的蝙蝠图案,寓意“万福”。所有的彩釉陶砖彩画图案精细,色彩华丽,色泽清冷,使图书馆透出富丽厚重之感。



丨图20丨斗栱、雀替、彩画


丨图21丨斗栱与彩画


 中西合璧的入口门廊造型

仲元图书馆首层面阔7间,明间最宽,尽间最窄,明间有出入口。在建筑入口处理上,杨锡宗以西方文艺复兴晚期建筑特征为范式,采用学院派设计手法,将明间入口做成门廊,门廊以中国传统建筑的抱厦为母题,单檐绿瓦歇山顶,外檐装饰有红色混凝土斗栱与蓝粉色清式彩画图案的彩釉陶砖额枋,门廊形式仿效故宫琉璃门,中间开门,两侧为花岗岩影壁,壁身四框及四岔角刻有卷草纹,壁心中央盒子为竖向长窗,影壁基座为卷草纹饰的花岗岩须弥座。整个门廊比例均称,构图严谨,形式稳重,不仅成为联系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更强调了入口与屋身的主从关系,丰富了整体建筑立面层次,营造出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建筑形象。


丨图22丨仲元图书馆门廊


丨图23丨北京故宫琉璃门


今 天 的 仲 元 图 书 馆


仲元图书馆自建成以来,并未正式办成图书馆对外开放。1957年,经广州市市长朱光倡议,仲元图书馆正式作为广州美术馆并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美术馆之一。其功能一直使用至今。


丨图24丨今天的仲元图书馆——广州美术馆

由于没有像其他广州民国建筑被空置保护,仲元图书馆在建国后一直作为美术馆得以沿用,在发挥其功能性的同时也得到了持续维护,建筑保存状况良好。虽然不像珠江新城的广东省博物馆那样备受关注,但她幽静的姿态却很好的保留了那份历史的沧桑感。

然而随着珠江新城南中轴线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新馆等馆址的规划,未来仲元图书馆的功能将可能再次发生变迁。仲元图书馆将何去何从?或许从她独特的建筑本身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仲元图书馆与旁侧的镇海楼,一个见证了古代羊城变幻,一个历经了近代广州风云,优秀的建筑历史价值使其具备成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许让这里成为弘扬广州传统文化的窗口就是仲元图书馆“表里如一”最好的生存之道。

“越秀山林藏闺秀”,这就是民国岭南建筑中的大家闺秀——仲元图书馆。相信明天,她会继续与广州的文化脉搏同步,散发出依旧优雅的人文光彩。


本文编 辑:孙海刚、王霖、江雅幸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转载需保证内容完整且在显著位置注明“转自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微信号:LARC_UPDS)”。



上一条:老.房子 | 吕彦直与中山纪念堂(下)
下一条:

马上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6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37434号

技术支持:广州三五互联